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县水利局2023年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 发表于 2023-7-15 14:07:4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685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水利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全县水利工程投资4.97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1.6亿元,专项债1.7亿元(江水西调到位1亿),银行融资、贷款1.67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拟开工项目2个,总投资15亿元。抗旱提水1.6亿方,灌溉放水1亿方,全县用水总量2.69亿方。



(一)全力打好抗旱保卫战

今年我县抗旱形势严峻,为有效应对旱情,我局加强研判动员部署,全力以赴抢提外水,先后组织实施了五项抗旱应急提水工程,累计提引外水约1.02亿方。积极协调驷马山灌区引长江水向我县来河补水,水口翻水站累计开机12445台时、提引江水6553万方。在农业灌溉方面,精心组织水库放水,全县各类水库塘坝累计灌溉放水约1.05亿方。积极协调争取援助,争取省级应急抗旱设备13台套,积极组织水利系统开展流动抗旱服务,动用移动抗旱机械设备48台套,为全县16.1万亩用水困难地区提供灌溉供水保障。在居民用水方面,通过实施红丰水库应急引调水工程、汊河水厂产能提升项目保障来城、汊河区域及周边乡镇20万居民的用水安全;在半塔镇、张山镇、杨郢乡建设17处供水抗旱机井,解决了1.55万户4.59万人的饮水问题。

(二)紧盯工程建设质效提升

我局紧盯工程进度和质量,今年主要在建项目9个,总投资约23.28亿元,均按工程进度要求有序实施,重点工程实施情况如下:1、滁河防洪治理工程新增项目:总投资2.45亿元,工程分两期施工,一期工程于2021年11月开工,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总进度的95%。二期工程于2022年9月开工,正在进行箱涵开挖和沟渠清表工作。2、滁州市清流河来安段治理工程。工程投资7500万元,于2021年12月开工,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总进度的90%。3、来安县江水西调水利及配套工程:总投资11.7亿元,其中专项债资金8亿元,地方配套3.7亿元,目前已发债1.0亿元。工程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于2022年9月开工,建设工期为2年。截止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总进度的5%。4、来安县2022年度庆义等8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工程总投资1830万元,于2022年10月开工,截止目前,已完成工程总进度的30%。5、来安县仰山村小流域(张山镇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665万元,综合治理面积10.5平方公里,于2022年3月开工。截止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准备进行合同工程完工验收。

(三)超前谋划水利重点项目

为进一步完善全县水利配套设施,补齐水利短板,我局加强谋划、厘清任务,谋划重点项目18个,计划投资约49亿元,现阶段拟实施重点项目如下:1、屯仓水库灌区引调水和八库联通工程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专项债资金10.5亿元,撬动资金1.5亿元,目前已发债1.0亿元。工程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计划于11月份进行招投标工作。2、来安县方家港小流域西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513.06万元,计划于2023年1月开工,2023年6月底完工,总工期6个月。3、来安县中小型水库清淤扩容及灌区配套工程。总投资25亿元,正在申报2023年专项债。

(四)积极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开展

今年来,通过强化河湖长履职,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治行动和“清四乱”专项行动,县级河(湖)长巡河任务完成率达到100%,完成了水利部27个疑似妨碍行洪图斑问题现场复核整改,共下发6个交办单17个河湖问题,已完成整改14个,3个问题正在整改,有效治理了河湖问题,全面完善了河湖管护。同时,积极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完成来安县皂河省级幸福河湖建设,正在准备验收工作。完成皂河、大港水库、赵八港水库共3个河湖的健康评价工作,至此圆满完成了全部县级河湖健康评价工作任务,为各级河长湖长及河长制成员单位履行河湖管理保护职责提供参考。

(五)强化水资源监督管理

今年以来,我局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共收取水户水资源费共计249.9万元,截至十月底,全县用水总量2.69亿m³,为全年控制指标的78.5%。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完成6家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创建,建设我县节水型教育基地和节水型灌区,预计12月底完成省级验收。推行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来安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项目》正在编制中。落实用水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完善取水户“一户一档”资料,进行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系统核查登记。加强全县节水宣传工作,营造全民节水新风尚。

二、存在问题

1、防汛抗旱方面。一是引调水工程尚不完善。目前大多沿滁河、清流河、皂河和施河等提水泵站供水,覆盖范围较小,部分提水泵站规模不足,引调水能力低,不能满足自身灌区和大中型水库尾水灌区用水需求,更无法满足大中型灌区水源替代需求。常采用临时引调水设施,调水成本高,沿途损耗大。二是堤防隐患仍然存在。今年汛前检查中发现独山、雷官、大英、汊河、三城等五个乡镇堤防存在白蚁隐患约23公里,目前已落实白蚁防治专项资金,计划汛后对14.9公里白蚁隐患进行灌浆治理,但仍存在8公里防治缺口。

2、工程建设方面。一是项目前期手续繁琐,制约项目推进速度。我县部分水利设施建设年代久远,建设规模小,无法满足现状,改扩建过程中常涉及占地问题难以解决;中小河流堤防治理和填塘固基工程,常占用农田,调规手续繁琐且难度大。同时,招投标程序过长,且环节中存在多头管理现象,项目采购或工程招标,至少需50天才能完成招投标程序,严重影响项目开工建设。二是水利工程建管脱节、重建轻管。我县工程建设投入大、质量高、进度快,但在建成后常常疏于日常管理、维修养护,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效益衰减,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同时,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匮乏、水利队伍年龄偏大且青黄不接、人员薪资待遇缺乏保障等也成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掣肘。

3、河湖管理方面。一是河湖“四乱”问题整治难度大。部分河湖管理范围内仍存在树木、农田、养殖及违建房屋等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彻底根除。二是受今年旱情影响河湖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全县3个国考断面,清流河河口(Ⅲ类水标准)、沛河(Ⅲ类水标准)、来河水口(Ⅳ类水标准)月度波动较大均未能稳定达标。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打好抗旱保卫战

一是进一步加强旱情监测,准确掌握水库、河流、塘坝蓄水情况,充分利用现有抗旱线路,合理调度,科学补水。二是加快实施引调水及水系连通工程,全力推进江水北调工程、江水西调工程、皂河施河联通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向县内河流、水库、塘坝补水蓄水,做好长期抗大旱准备。三是科学研判,进一步制定今冬明春供水保障方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用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重点行业用水。

(二)紧盯水利工程基础建设

一是加快滁河防洪治理工程新增项目、滁州市清流河来安段治理工程、来安县江水西调水利及配套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进度,抢抓有利天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开足马力全速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工程按质按量序时完工。二是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效率,加快推进屯仓水库灌区引调水和八库联通工程项目、来安县方家港小流域西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尽快开工建设,积极争取来安县中小型水库清淤扩容及灌区配套工程等专项债申报,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按照全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规划序时推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紧盯项目谋划,吃透项目申报政策,找准定位,充分利用项目融资工具,早谋划,早布局,专业性、技术性、程序性做好项目谋划工作,围绕全县水网建设和防汛抗旱暴露的薄弱环节,争取再谋划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

(三)抓好河湖长制工作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河湖管护常态化机制。继续推动县级河流管护实施,积极探索小型水库管护体制改革,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全力保障河流水库管护到位,推动河湖水环境持续改善。二是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打造特色水文化。按照《安徽省幸福河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要求,对全县主要河湖进行摸排,对接半塔烈士湖等开发项目,做好2023年幸福河湖建设申报建设工作。开展水利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充分挖掘我县特色水文化底蕴,进一步保护和利用水文化,让水利工程更具特色与活力。

(四)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系统治理

一是通过部门联动的方式,深度对接县发改委、县交通局、县教体局、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城投公司等相关单位,精准梳理我县生产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宣传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要求项目实施时同步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对下一步的水土保持监测、自主验收做好工作准备,确保我县图斑整改进度名列前茅。二是启动2024年度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打造“一河一景观、一丘一品相、一村一特色”,实现我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显著提升。

(五)逐步完善智慧水利建设

一是推进水利工程科技化。在水利工程谋划和设计阶段,充分利用5G技术、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和试点,加强水利工程运行自动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监测系统、一体化调度系统等投入,推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提档升级。二是实现防汛抗旱信息化。在全县114座中小型水库及滁河、来河、清流河等主要河道站点雨水情全覆盖的前提下,充分完善水旱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自动测报系统,进行全面检查、调试、维护,重点解决自动监测站点运行故障、数据长期不变或出现奇异值、传输不稳定等问题,实现水利工程运行和安全监测、应急突发水事件等自动化精准识别。

(六)从严从实抓好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人员管理。制定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加强水利干部职工日常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度,不断深化交流轮岗的政策导向,持续打造“单位不固定、岗位常流动”的基层水利职工交流轮岗管理机制。二是加大创收力度。严格执行农业水价制度,按照应收尽收原则,及时完成排涝电费、灌溉供水等费用收缴。盘活屯仓等水库水面养殖承包,按照生态养殖、对内外承包、个人承包与库管单位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增加水利系统收入来源。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建立以年轻干部职工、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起点的人才梯队,畅通人才发展路径;梳理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情况,加强重要部门人才培养招聘;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提升干部职工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完善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激励保障机制,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选拔机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模板大全
写手接单
意见
反馈